查看原文
其他

周岚:从乡村调查、村庄环境整治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江苏探索

己亥年三月廿二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9-04

📣村民朋友们📣

一起来涨姿势!

转载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作者:周岚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下,江苏省结合自身特点,将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积极探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从乡村调查,到村庄环境整治,再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江苏探索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扎实地落实了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本文作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周岚厅长,根据江苏省的丰富实践,系统地总结了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导读



全文字数

5697

阅读时间

18分钟


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家,乡村对于中国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国际历史经验也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比例时,凡是能够很好地重塑城乡关系、挖掘乡村魅力和特色、注重乡村治理的,乡村吸引力就比较强,经济社会发展也比较稳健;凡是过分看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建设的,不仅农业、农民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加剧了城市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恶化,最终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江苏拥有悠久而灿烂的农耕文明历史,自南宋起,就享有“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是中国人心目中传统的理想人居地。长期以来,江苏一直是全国经济社会的先发地区,也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城乡发展相对和谐的省份之一。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方面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明确以统筹城乡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并将村庄环境整治列为“十二五”时期“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经过五年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整治了18.9万个自然村,基本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农村环境面貌普遍改善。这项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明确指示“江苏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经过多轮农村实事实施,江苏乡村人居环境面貌总体上有了明显改观,但对照新的发展要求,江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差距仍然较大,“三农”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到2017年底,江苏城镇化率已达68.8%,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三分之二,即将进入城镇化稳定发展期,也即将迈入重塑城乡关系、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历史节点,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推动乡村振兴是江苏城乡规划建设者重要的时代抉择和历史责任。

规划乡村从认识乡村做起

——江苏乡村调查

相对于研究和实践丰富的城市现代化、城市规划,乡村现代化、乡村规划建设的研究相对缺乏,汪光焘(2012)在讨论城乡统筹规划方法时指出,未来对农村社会的调查除了规划通常所关注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问题外,要重点加强对农民意愿的了解和关注。为深入了解当前江苏农民对于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认知和未来愿望,2011年,在江苏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开展初期,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启动了“江苏乡村调查行动”,采用“省厅统一组织、县市乡镇村组支持、研究单位具体实施”的方法,系统调查了13个省辖市283个(每市约20个村)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村庄,面对面访谈了村民6411人(每村不少于20人)。

江苏乡村调查样本村庄空间分布

调查发动了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村镇中心、江苏省规划设计院、江苏省城乡研究中心等15家研究机构的305名专业人员参与,在630多名基层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组成13个组,对口开展了13个省辖市的乡村深入调查。整个调查历时15个月,行程54617公里,覆盖13个市,49个县,254个镇乡,283个村;采访6411人,收获278份村庄问卷、5423份村民问卷;绘制图件及拍摄图片5500余件。

院士、大师、专家深入乡村

开展经济社会调查和乡村田野调查

江苏乡村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房是1979年以后建造,其中1990年以后的占57.2%;农民对环境整治改善的最大需求是村庄的公共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改善;农民普遍对村庄环境整治改善抱有很高的期待,愿意投工投劳、甚至出钱参与整治工作;如果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65.51%的农民仍愿意留在农村生活居住。

村民对未来生活地点的选择意愿分布图

历时一年多的调查成果,为同步实施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提供了真实的农民意愿基础,提高了乡村规划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江苏村庄环境整治也从农民最想解决、最需要解决、也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和项目入手,从农民反映强烈的村庄垃圾整治、提供清洁的自来水、改善道路、清理河塘、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等做起。同时,作为1930年代费孝通先生江苏乡村调查的延续,《2012江苏乡村调查》真实客观地记录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江苏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和农民改善意愿需求,不仅成为了透视当代中国乡村图景的一个重要历史切面研究,也为更长远历史时期中国的乡村研究提供宝贵的原真性时代实录。

建设乡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做起——江苏村庄环境整治

基于调查形成的一手数据,江苏组织编制了《江苏村庄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规划》(以下简称《行动规划》),按照乡村调查和农民意愿调查确定整治重点,从农民反映强烈的村庄垃圾整治、提供清洁的自来水、改善道路、清理河塘、提供公共场所等做起,不搞大拆大建,尽量不动农民房子,这既保护农民利益,也让村庄因村制宜、结合条件推进改善。为在整治的同时保护乡村特色,《行动规划》明确,所有自然村都要达到环境整洁村标准,规划发展村庄要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建成康居乡村,在此基础上将村庄分为5种类型:古村保护型、人文特色型、自然生态型、现代社区型、整治改善型,明确不同村庄应分别施策,使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有山村风貌、水网地区更含水乡风韵。在实施时序上,行动规划按照示范先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了“2012年初见成效、2013年苏南提前完成、2015年全省普遍改善”的阶段性目标,用3至5年时间对全省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江苏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图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不懈努力,全省累计整治18.9万个自然村,基本覆盖了城镇建成区以外所有自然村,乡村环境“脏乱差”局面根本改观。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的同时,江苏结合规划发展村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工作,推动了一大批“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设施配套、特色鲜明”康居乡村的建成,有效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受到农民普遍欢迎。在2013年“江苏公共服务满意度民意调查”中,村庄环境整治行动的满意率达到87.3%,位列第一;“村庄环境整治苏南实践”获得2014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村庄环境改善与复兴项目”被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可持续发展知识分享中心评为 2014年度“最佳实践案例”。

江苏村庄环境整治实践获得国内外行业的高度认可

2016年,在上一轮工作的基础上,江苏持续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建成了1000多个省级美丽乡村,带动市县建成1万多个美丽乡村;率先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组织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域考核验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江苏乡村人居环境的普遍改善和美丽宜居村庄的建设,为江苏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基础。

部分村庄整治前后对比

实践表明,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江苏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对于合理配置城乡要素、适应乡村转型需求、提升乡村环境品质、重塑乡村文化文明、复兴乡村持续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乡村从重塑乡村吸引力做起——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近年来,江苏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持续努力,取得了积极且显著的成效,但必须正视的是:乡村仍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突出短板。在业已高度城镇化、工业化的地区,如何保护乡愁、实现乡村永续发展应是城乡建设者需反复思考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乡村的价值和使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代的乡村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居地,还兼具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保护乡愁乡土的文化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功能、稳定城乡关系的社会功能以及满足诗意栖居的生活功能等多重功能和价值。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方式正成为未来不少人的向往和追求。


基于上述认识和思考,2017年3月,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委农工办、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单位,在昆山祝甸村召开了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研讨会。会上联合发布了《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江苏倡议》,得到了与会专家和社会的热烈反响和回应。倡议提出要推进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行动,以渐进改善、多元参与的方式,营造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当代田园乡村,保护乡村聚落与生态环境相融共生的和谐关系,保护乡村传统肌理与乡土文化特色,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

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研讨会

发布《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江苏倡议》

倡议发布后,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多次亲自批示,肯定方向,并要求付诸实践。2017年6月20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7年6月29日,江苏召开“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启动会”,正式启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启动会

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从业界倡议到现实行动的转变。截止2018年10月,共确定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70个。目前,第三批试点村庄遴选工作正在进行中,已公布72个候选试点村庄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和工作方案,待方案评审后最终确定第三批试点村庄名单。

江苏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分布图

(共70个)

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个主题词,旨在发挥乡村独特的禀赋,实现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重塑乡村魅力和吸引力,进而带动乡村综合振兴。同以往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相比,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发展转向:

转向一:

从注重景观环境的美丽到注重乡土文化的挖掘彰显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景观美塑造,也不是对乡村传统价值观的简单回归,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建设更加注重乡土文化和民居本土性特色的挖掘和当代塑造,把乡村有价值的乡土文化特色资源和要素挖掘出来,结合当代发展需要进行彰显塑造、发扬光大。同时,为发挥乡村工匠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利用“首届江苏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的平台,专门组织了传统木作、瓦作两个专项赛事,获奖选手将获得“江苏传统技艺技能大师”荣誉称号以及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转向二:

从重视村庄本体到重视村庄与田园山水的共同营造

特色田园乡村强调学习借鉴传统乡村营建智慧,多采用自然、有机、生态的设计方法,引导推动村庄田园意境的形成。如强化村庄与田园的有机融合,多使用瓜果蔬菜苗木绿化村庄和田野,多选用适生易养护的地方树种,多利用既有的本土材料,多加强与本地乡村工匠的合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重运用绿色、创新的技术方法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需要。同时,注重控制建设成本,强调通过精心设计创造而非采用昂贵材料来塑造乡村特色、提升乡村空间品质。

转向三:

从注重物质空间的环境改善到注重乡村的综合复兴

在乡村物质空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全域旅游”和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与特色产业的互动发展,推动乡村培育形成一批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竞争力农业地理标识品牌的形成;注重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农产品互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引导培育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创造乡村新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社会资源向乡村回流,助推乡村综合复兴。

转向四:

从重视自上而下的推动到同时重视自下而上的多元联动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建设采取上下结合、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主体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地区和村庄,开展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通过在试点准备阶段组织各地开展试点申报,在方案制定阶段组织制定相关方案、在试点示范阶段全力推动试点实施,充分调动地方基层的积极性。同时,广泛征求乡贤和网民意见,吸引村民、市场力量全过程参与。如“我苏”网上开辟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由你做主”专题栏目,就首批45个试点村庄的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乡贤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收到海内外乡贤的网络评论和意见反馈超过6000条。

转向五:

从重视乡村规划单向编制到重视多元主体共同规划建设

特色田园乡村摈弃了静态的理想规划蓝图和按部就班的传统规划模式,联合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和村民一起,多主体共同开展规划设计,共同探索找寻促进乡村发展的关键举措和建设内容。为保证规划设计方案质量,江苏在全国范围优选专业水平高、乡村规划设计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感强、且愿意服务江苏乡村规划建设的60名优秀设计师,涵盖城乡规划、建筑、园林、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相关领域,汇编《特色田园乡村设计师手册》供地方遴选。江苏首批45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中,由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江苏省设计大师亲自指导的共计31个,其中领衔设计的20个,是历史上高水平规划设计师聚焦江苏乡村最集中的一次。


为激发全社会对乡村的更多关注,2017年“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以“田园乡村”为主题,真题实做,强调实用创新。2018年持续以“宜居乡村·我们的家园”为主题,以现实村庄为题材,对农房、乡村公共建筑及村庄环境等进行创意设计。两次大赛共收到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份报名参赛作品,参赛人员超10000人次,参赛作品数、参赛人数等均创新高,折射出特色田园乡村得到的广泛社会关注和专业认同。

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参赛作品数量及地区分布

部分获奖的参赛作品

总结与展望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江苏实际、着眼未来发展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需要集众智、汇众力来研究、思考和推进。在将近一年多的行动实践中,江苏各地高度重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组织了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实施,并在一些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创新实践来破解改革难题,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经初步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模样。


应该说,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是一个简单村容村貌整治的乡村美化行动,也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简单复制和升级,而是一个在城镇化、现代化背景下保护乡愁、重塑乡村文化自信的过程;是一个强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改革、建设、发展“三轮驱动”,推动实现职业农民扎根成长,让特色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壮大的过程;是一个久久为功、通过持续发力让外出人口和乡贤返乡,让社会资源回流乡村,最终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治理的过程。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综合全面部署,围绕乡村振兴20个字的总要求,提出了一揽子的改革发展要求,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2018年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的试点思路、试点定位作了充分肯定,同时也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更重的引领责任。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尚在起步阶段,需要持续努力和积累,需要整体联动,有序推进;需要有更多的规划建设者俯下身来,深入乡村和田野,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让今天的乡村建设,成为明天的文化景观,共同谱写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的江苏篇章。

转载说明

本文转载自“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微信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常感谢!


 END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